首页 > 健康 > 正文

 

网课期间有烦恼? 心理老师有妙招
2022-12-14 12:32:56   来源:汉江网   点击:

居家上网课期间,有的孩子情绪低落,有的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还有的家庭发生了亲子矛盾……如何疏解这些不良情绪?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来看看心理老师的妙招吧!
 
孩子太依赖妈妈,咋办?心理老师:制订一个计划
 
“妈妈打卡,妈妈接龙,妈妈做核酸检测,妈妈我要吃饭,妈妈这题我不会,妈妈,妈妈……”这是最近网上很火的一个小段子,也是居家上网课期间妈妈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孩子啥事都依赖妈妈,妈妈像个陀螺,连轴转。怎样让孩子不再置身于事外,一起参与进来呢?市人民路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心理老师焦江丽有几个小妙招:
 
一、制订一个翔实的计划。
 
和孩子一起安排好作息时间表,明确每人每天每个时间段职责,互相监督,打卡落实。父母和孩子一视同仁。
 
二、PK一项喜欢的技能。
 
父母和孩子一起,选定一项喜欢的事情来练习,周末进行成果大PK,检验效果。运动锻炼、家务劳动都是居家期间的选项。
 
三、固定一个亲子活动时间。
 
在亲子活动时间,可以说说心里话,分享开心事,倾听相互的烦恼和忧愁;也可进行技能大比拼;还可以玩游戏,父母孩子角色互换,换位思考。拉近彼此的距离,增进情感。
 
没能回答问题有点沮丧?心理老师:给予安慰并共情
 
市二十中心理健康辅导室教师刘金菊发现一个现象:孩子在上网课时热情要求连麦回答问题,但老师一直没喊他,孩子马上变得情绪低落、特别沮丧,积极性下降,甚至对网课产生了抵触情绪,造成家长也跟着一起焦虑起来。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呢?刘金菊老师说,破解这个难题,只需要四个步骤:
 
一、给孩子安慰。
 
家长需要告诉孩子:举手仅仅是课堂表现形式的一种,举手就是回答问题的方式,它的目的就是告诉老师,“我认真听讲,会回答刚才的问题”。做好自己的事情,表达自己的意愿才是最重要的。
 
二、和孩子共情:这事很正常。
 
当孩子沮丧、伤心时,家长可以从他们的情绪入手,找到自己和孩子情绪契合的点,和孩子共情,帮助孩子认清并接纳情绪。但这个“共情”,也绝不是说一句“没关系,别紧张”这么简单。
 
真正的共情,要经历三个阶段。初级阶段:告诉孩子“我能读懂你的情绪”。中级阶段:支持孩子面对问题,寻求答案。高级阶段:引导孩子自我疏导,找到情绪的出口。
 
三、和老师沟通:鼓励很重要。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渴望得到夸奖和表扬,尤其是老师的一个动作、一次表扬、一次鼓励,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比起举手,学会思考更重要。
 
有些孩子为了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只要老师提问,就积极举手。但其实,他们并没有经过深入的思考,即使回答问题,也经常回答不对。比鼓励孩子多举手更重要的,是教孩子学会有效思考。
 
孩子喜欢玩手机?
 
心理老师:制定手机使用规则
 
在前几日的电话“咨访”中,不少家长向市晨光小学专职心理教师张霞诉说孩子在家上网课的种种困扰。有谈到注意力不够集中、上网课喜欢随意走动的;有边听网课边玩手机的。为此,张霞有如下建议:
 
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同时教孩子自律,再和孩子一起,营造一个安全、独立的学习环境。可以和孩子共同学习,也就是一起在一个房间,他学习,你看书,用实际行动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对于孩子喜欢玩手机一事,张霞建议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好电子产品网课期间的使用规则,最好每一条都让孩子自己说出来,家长可以补充,然后白纸黑字写下,贴在书桌旁。当然,也要给孩子留出课后玩手机的时间,可以这样说:宝贝,今天网课听讲认真,妈妈奖励你玩一会儿手机。当然,在要求孩子的同时,家长也要做好表率,不能一边看着孩子学习、一边自己玩手机。
 
市新华路小学心理老师刘婧妍表示,孩子上网课需要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使用情况,包括上网课的时间,网课的网页或者软件,家长还要明确告知孩子电子产品管控规则。
 
担心学不好而崩溃大哭?心理老师: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
 
小梦是一名八年级学生,性格内向,平时对自己要求严格,她的目标是考进班上“前10”。但是,原本的线下学习变成了线上网课,小梦担心自己的学习目标完成不了,沮丧、无助感陡增,导致上网课注意力无法集中,想认真听课,但真的听不进去,逐渐陷入烦躁焦虑情绪中,以致崩溃大哭。
 
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心理老师孙艳华建议,面对网课,小梦可以这样做:多与老师互动,紧跟老师上课节奏,及时做笔记,手动脑动,提高专注力。课间休息时用放松运动代替玩手机,休息好,然后专注力会更高。下课后,复习、完成作业。每天给自己制订计划,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当看到任务全部完成,孩子会有强烈的满足感。遇到小梦这种情况,首先,请家长理解孩子的负面情绪,可以通过运动、阅读、音乐来帮助孩子解压,增加亲子互动,鼓励孩子保持对自己的信心;其次,家长要看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更加包容、理解和信任孩子,多一些商量和鼓励,少一些管制和唠叨。遇到争吵,可以按下暂停键,等到双方情绪稳定后再理性沟通。
 
因网络卡壳而焦躁?
 
心理老师:给网络改错的机会
 
学习中,学生的心理焦躁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直播课上、提交作业时和与家人相处三个方面。直播课上,有时信号不稳、网络不畅,老师们会看到评论区里全是“卡、卡、卡”之类的抱怨话儿。“网络也有走神和犯小错误的时候,我们给它一个自我调整与改错的机会吧。”面对线上咨询,米公小学教育集团心理老师宋淑华这样疏导学生,后来上网课时再遇到这样的状况,评论区的牢骚话渐渐变少了。
 
宋淑华介绍,提交作业,对于好拖延的学生就是情绪焦躁的时刻。如果老师严厉批评,会加剧学生心理负担。可以给这类学生一个时刻表,提前提醒他完成作业,检查到他未提交作业,要关切地询问原因。尽管原因可想而知,但也要问,这是善意的提示,传达的是友好、尊重的信号。可以给他一两次的宽限期,鼓励他跟上大家的学习步伐,不掉队。
 
《襄阳晚报》(2022年12月13日 4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特殊时期,儿童如何做好健康防护
下一篇: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发烧了吃哪个?

分享到: 收藏